長城網制作《尋找課本里的那一抹紅》系列創意視頻
技術加持演繹紅色故事新意

從課本里,我們能夠看到怎樣的紅色故事?課本是青少年學習歷史的重要載體,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和文化觀。幾代中國人對于眾多紅色故事、革命先烈的認識就是從課本中來,課文內容和配圖讓人們對紅色故事、紅色人物有了認識和了解。課本中的紅色故事還有沒有另外的演繹方式?長城網推出的《尋找課本里的那一抹紅》系列創意視頻,結合繪畫、講解等多種方式,將課本中的紅色故事用創意視頻的方式重新解讀回顧,找尋沉睡在課本中的紅色記憶。
實地探訪展現紅色故事
通過學習教科書,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從學生時代開始,閱讀課本中的經典紅色故事,感受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賡續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長城網打造的《尋找課本里的那一抹紅》系列創意視頻,通過課本這一視角回顧經典紅色故事,角度可謂十分新穎。對小讀者來說,視頻讓他們領略到課本中紅色故事的深層含義。對畢業多年的成年讀者來說,視頻可以將大家的思緒和回憶帶到自己的學生時代,重新認識自己記憶中的經典紅色故事。
《尋找課本里的那一抹紅》系列創意視頻基本由3部分組成:當地小學生的集體和個人課文朗誦,相關人物給學生們講的故事,歷史資料和紅色遺跡的實地探訪展示。
每個視頻基本都是由當地小學生的集體課文朗誦開頭,緊接著是小學生的單人課文朗誦。此后,視頻中相關紅色故事的采訪對象便會對簇擁在一旁的學生們說起當年的紅色故事。像《小英雄王二小》中的故事講述人是王二小童年放;锇槭妨稚,《紀念白求恩》中的故事講述人是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原館長陳玉恩,《狼牙山五壯士》中的故事講述人是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宋學義生前好友楊成海。他們對于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的更深了解,讓整組報道更具有真實性和代入感。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發生在河北省平山縣寨北鄉南滾龍溝村,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于河北唐縣逝世,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事跡發生在河北易縣狼牙山地區……《尋找課本里的那一抹紅》創意視頻在紅色故事的選取上也更多考慮到本地化元素,優先選取課本中關于河北地區的紅色故事和紅色人物,展示出這片土地上的紅色文化。
沉浸視聽再現火熱年代
在《尋找課本里的那一抹紅》系列創意視頻中,多重視聽感受給觀眾帶來特別的體驗。系列視頻十分善于綜合運用多種媒體表達形式,從而讓整組視頻展現出更好效果。
整組視頻多次出現繪畫元素,在講述者向身旁的學生們講述紅色故事時,身后的背景會隨故事內容發生轉變。比如在《小英雄王二小》中,王二小童年放;锇槭妨稚嚼先酥v述著當年王二小的英勇事跡,身后的漫畫虛擬背景讓他和身旁的學生們時而置身于大山樹林間,時而置身于《晉察冀日報》辦公地門前,繪畫也再現了當年王二小的英勇形象。通過后期剪輯技術的加工,整個視頻便實現了真實人物和虛擬繪畫結合的互補作用,最終讓視頻展現出多重視聽語言,起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尋找課本里的那一抹紅》系列創意視頻中,學生在其中可謂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開頭齊聲朗讀課文,中間擔當傾聽者,結尾也有單獨的課文朗讀。系列視頻貫徹“課本”這一核心主題,在學生朗讀課文內容時,充分利用后期剪輯技術,讓學生置身于相關背景之中,人們可以清楚看到課本上對于這些紅色故事是如何進行呈現的。不過,在《尋找課本里的那一抹紅》系列創意視頻中,課文更多是從小學課本中選取,參與視頻之中的也是小學生居多,如果可以將學生群體范圍稍加擴大,或許會讓整個系列視頻呈現更多可看性。(見習記者齊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