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聆聽
90后記者
回憶入黨情景
講述心路歷程
分享成長感悟
讓我們一起響應總書記號召
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
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剛過完20歲生日,我收獲了人生中最珍貴的一份生日禮物,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9年過去了,每當在履歷表上填寫“政治面貌”為“中共黨員”時,責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回想入黨經歷,可用“傳承”二字來概括。我的入黨領路人是我可敬的外公,他是一名老黨員,年輕時曾參與過湖南省洞庭湖建設,用平凡卻不平庸的一生踐行著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信念。外公對我的言傳身教,早已在我心里種下一顆種子,夢想著長大后,我也能像外公一樣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上大學后,我刻苦學習專業知識,積極遞交入黨申請書,參加黨支部活動。從轉正那天起,黨就像一座燈塔,照亮我的內心,指引我前進的方向。
在內陸長大的孩子從小就向往廣袤無垠的大海。2017年,我如愿加入了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這個大家庭,成為三沙衛視的一名主持人。連續多年參加全國兩會、海南省兩會、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活動的報道工作。
劉思宇在永興島報道三沙設市六周年。
在入職四年多時間里,我走遍三沙數個島礁,在平凡崗位中踐行新聞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用腳步去丈量,用眼睛去發現,用心靈去感受,用話筒去傳遞,客觀真實地展現三沙的建設與發展。在三沙的碧海藍天下,在銀白綿軟的沙灘中,都留下了我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筑夢腳步。
在三沙流傳著一句話,“這里待一天是天堂,待一個星期想撞墻。”因為在這里開展工作,意味著要克服高溫、高濕、高鹽,以及強日照、強臺風、強降雨等氣候影響帶來的重重困難,長時間待在島上,更要有足夠的定力抵抗孤獨。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在三沙工作的傳媒人被稱為“船媒人”,因為出行采訪乘坐的交通工具經常是各種船舶。有一次,我隨海南三沙某艦在西沙海域進行“新年第一巡”直播工作。那天風浪極大,眼睛被吹得淚水直流,聽力被風聲干擾也近乎喪失,再加上暈船體質,正常開展直播工作,顯得尤為艱難。在這樣的時刻,黨員的職責使命,新聞人的責任擔當,鑄起我強大的精神信念,支撐我克服重重困難,順利完成直播工作。返程時,我終于忍不住趴倒在座位上,盡管精疲力盡,卻感到滿足和欣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舉國同心進行抗疫。當時正好輪到我駐島,在那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中我始終堅守崗位,連續駐島值班65天。在高溫、高濕、高鹽的天氣中頻繁外出采訪,導致皮膚受損,身體狀況不佳。正在我焦慮難耐時,眼前“愛國愛島樂守天涯”八個大字給了我極大的精神鼓舞!是啊,建設祖國邊疆的人,就要像這里的海岸礁石,能經得起暴風驟雨,也要能耐得住風平浪靜,這是一份對黨對國的堅守。堅守就要有風雨不動的定力、百折不摧的韌勁和攻堅克難的勇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這是對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時代號召和殷殷期盼。作為一名“90后”黨員和一名媒體工作者,我要始終把自己的理想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在練就過硬本領中擔當時代重任,在拼搏奮斗中開創美好未來。(劉思宇)
本期編輯:溫娟張君
▼更多閱讀▼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入黨第二天,我就奔赴兩會報道一線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從一首歌到一面旗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預備期這一年,我的特殊夜班經歷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斗罷艱險再出發,我愿一生為之奮斗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做一朵新時代綻放的“金達萊”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轉正的那一天,我終生難忘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爺爺為我播下了信仰的種子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在英雄的城市,收獲最好的成長禮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每一個“政治生日”,我都給自己一份特殊的禮物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老支書的堅定給我擁抱信仰的力量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緊緊握住時代遞出的接力棒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一次采訪,堅定一生信念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這份“嘮叨”,扣好了我人生第一?圩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我終沒等到跟他踏踏實實吃上一頓飯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一名青澀高中生的蛻變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千千萬萬逆行者中,我們是新生主力軍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科考船上一次特殊的組織生活會
90后記者入黨故事| 我終于成為了“那個人”
本文內容由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提供,轉發請注明來源為“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