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薛曉峰等領導嘉賓,以及駐穗領團及外國友好(交流)城市代表,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知名企業負責人及海內外媒體負責人等300多人出席了論壇開幕式。
今年前8個月,中國內地每天新登記企業近兩萬戶,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貿易額同比增長均在10%左右;新增外資企業超2.7萬家,實際使用外資逾6000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面臨新挑戰,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迫切需要各國媒體加強合作,用事實做好報道。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在致辭中表示,共建“一帶一路”不只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辟了新天地。廣東是中國經濟大省,是“一帶一路”重要樞紐。面對去年以來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廣東通過發揮毗鄰港澳、華僑眾多的優勢,積極運用國際國內市場和資源,推動與絲路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廣東將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為契機,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圍繞“大灣區建設助力‘海上絲路’交融”的主題,就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共商交融合作發展,進一步凝聚國際共識,鞏固合作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展示廣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舉措與成就,充分展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美好前景和對外開放的巨大潛力,參與本屆論壇的嘉賓學者們各抒己見,共同論道。
作為一名長期深耕消費、貧窮與福利領域研究的學者,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格斯·迪頓在主題演講中談到了近年來中國脫貧攻堅工作給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他表示:“根據世界銀行的相關數據,世界上大部分的脫貧成績是由中國人完成的,中國正在使數以億計的人脫離貧困,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在演講中提到,海上絲綢之路沿線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資源,對于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的發展頗具意義。“一帶一路”將是中國對外開放,推進多邊主義和全球化、進一步融入世界的新階段。
中歐論壇創始人高大偉(David Gosset)則就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新絲綢之路建設三者間的共通與聯系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作為技術和人才高度集聚的區域,大灣區未來既是中國的試驗田,也將是世界的試驗田。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三場平行分論壇中,老撾人民報總編端吉·沙瓦本米、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等來自世界各國相關領域的演講嘉賓們,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對外傳播”“媒體融合助力國際傳播創新”“‘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城市形象塑造”三大主題,從各自的關注方向和研究領域出發,分別進行了分享。(記者吳春燕侯珂珂王忠耀)